簡介
婚飛儀式結束後,有些蟻后會「組隊」一同建立巢穴,如此一來便可大幅提升存活率及建立群落的成功率。
但每位蟻后內心盤算的,都是他要如何保持優勢,並且得到最多好處。
這種情況中,蟻后們互為合作者,卻又同時是競爭者,而輸掉競賽的結果便是死亡。
共同建立巢穴有好處嗎?
所有生物的終極目標,就是繁衍;使整個種群得以延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儘可能的散佈自己的基因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當然,如今的人類不一定以此為目標)。
動物是如此,螞蟻也是如此,想要散佈自己的基因出去,首要條件就是活下來,為此,蟻后們可說是用盡了各種方法去達成。
更多的蟻后擁有更多的產卵量 及 工蟻數量和群落適應力成正相關
在這兩個大前提下,在首批工蟻孵化後,多蟻后發展的巢穴,所帶來的人口優勢,將遠大於單蟻后發展的巢穴。
每位創始蟻后身上,都帶有一定程度的營養用於餵食幼蟲,所以多蟻后發展的巢穴,更不易受食物匱乏的影響,她們可專心在安全的巢穴內育幼,不必冒著極大的風險到外頭找尋食物。
蟻后間的鬥爭
在蟻巢內有足夠的卵、幼蟲、繭的數量後,體質較好的蟻后會試圖「謀殺」那些弱於她的蟻后,被謀殺的對象可能是體弱多病、發育不良、殘缺斷肢的個體。
透過這樣的方式,體質良好的蟻后可以確保自己始終處於優勢地位,之所以在這個階段發生,是因所有蟻后都已消耗自身的能量用於產卵、育幼,即使大多數蟻后都死亡,對整個群落的影響依然不大,因為她們仍留下許多後代為整個群落效力。
不過當然,這個階段有可能大家都和平度過,也有可能鬥爭到全滅。
工蟻們的選擇
在首批工蟻羽化後,年輕的工蟻們開始進行屬於她們的擇后階段,或稱「處決」。
工蟻有辦法透過其觸角「嗅」到蟻后身上所帶的資訊,通過這種方法,工蟻們會從一群創始蟻后中逐一比較,沒被選上的蟻后將被處決,直到最後留下唯一體質最好、最健康、最強壯的蟻后。
在極端的狀況下,過於激動的工蟻們會將所有蟻后殺光
不過這基本上算是進化上的自殺
反…反擊…?
工蟻的體型遠小於蟻后,因此處決蟻后的過程可能會耗時數天,工蟻們會用大顎、蟻酸等武器持續攻擊。
有趣的是,從正在遭受攻擊的蟻后來看,她的戰鬥力明顯高於這些年輕的小工蟻好幾個檔次,一個大顎咬下就可以輕鬆把工蟻破防,身上的幾丁質外殼可以輕鬆坦住小工蟻的攻擊。
但即使武力如此懸殊,正被處決的蟻后通常只躲避這些攻擊,而不是反擊回去,有些甚至會任由擺布,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可能是因為第一批工蟻若被殺死,那整個蟻群幾乎是不可能存活下來了。
所以組隊划算嗎?
在蟻后的角度來看,即使最終可能會被處決,但她也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存活下來和繁殖後代,而在自己巢內被擊敗的風險,必定低於因其他昆蟲群體而滅絕的風險。
在螞蟻高密度分布和資源有限的區域,群落更快的產出更多工蟻,有助於提早壟斷和控制周邊蟻群的資源,有效的與其他蟻群競爭並勝出。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擇后的行為也有助於汰除不良的蟻后,即使弱后僥倖活了下來,也仍撐不過工蟻們這關,因此整個種族可以儘可能地讓體質優良,帶有優勢遺傳因子的基因延續下去,對蟻后、對工蟻乃至於整個種族而言,擇后的行為都是一個有利的機制。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這篇文章花了7小時查找文獻、5小時撰寫、2小時的潤飾、排版和消耗 1.34%的腰椎耐久度,若你喜歡,可以留言給予支持或是分享給其他朋友,這會是對我們的一大鼓勵!
參考資料
- Selfish strategies and honest signalling: Reproductive conflicts in ant queen associations ( Luke Holman , 2009 )
- Cooperation among unrelated individuals: The ant foundress case ( Giorgina Bernasconi , 2000 )
- The killing of nestmate queens in ant colonies ( RJ Deslippe , 2002 )
其他知識類文章
這3個缺點,使舊餵食蓋非常難用
餵食蓋產品的推出,是希望能讓新...閱讀更多
【2種方式快速分辨】 希氏巨山蟻 VS 大黑巨山蟻
大黑巨山蟻和希氏巨山蟻,因適合...閱讀更多
本站竭盡所能檢驗資料正確性,但仍可能有部分內容錯誤或未及時更新,還請您海涵,也歡迎來信指正錯誤之處。
本公司具有本站所有原創文字、原創圖片之完全版權及著作權,本站原創內容採 CC BY-NC-ND 3.0 (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禁止改作 )方式授權您使用,但尤其嚴禁轉載、編輯至百科類網站 (包括但不限於維基百科 ) 。
針對侵權行為本公司將直接對行為人要求索賠。第三方單獨授權本站使用之文字、圖片,本公司亦有維護原作者權益的責任。
本站除原創內容外還有部分內容來自開放版權內容和對已公開發表的文獻的利用與整理,所引用之相關圖片、文字將會進行標註說明。